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算是话题性比较高的一届冬奥会了,开幕式奥运变奥迪一直被吐槽到闭幕式,投入资金数百亿美元,是最初预算资金的数倍,还超过了往届所有冬奥会的总和,投入这么多的钱也引来了各国媒体的各种吐槽。不过这么多的钱中,有一项算是花在了刀刃上的,那就是有关雪的项目。
俄罗斯给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冰天雪地的感觉,但是冬奥会的举办地索契,却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几个亚热带城市之一。这座海滨小城,一向以阳光沙滩气候宜人著称,是俄罗斯人的度假“夏都”,年平均温度达到15℃,即使在12月、1月和2月的平均温度也达到6到8℃。这就很容易让人担心冬奥会不会因为雪的问题对比赛造成影响,毕竟之前就有过先例在索契之前的温哥华冬奥会上就曾因为雪不够,而从其它地方空运雪来铺滑雪道,而比温哥华还要温暖的索契当时是怎么办的哪?为避免重蹈覆辙,索契的冬奥会组委会制定了三个方案来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
这其中第一个方案就是大批采购造雪机,但是索契冬奥会上采购了450多台造雪机,而造雪机的厂家也豪言“不依赖一厘米的天然降雪”。索契冬奥会滑雪项目的比赛在里索契大约40公里的滑雪度假村进行,这里也早早开始了人工造雪的准备,450台的造雪机整装待命,为比赛项目造雪。但是很多人也都了解,造雪机造雪和天然雪形成的原理相似,都是让水直接变成雪,只是造雪机造的雪离地面比较近不是从高空落下的。所以造雪机造雪对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温度要低于零摄氏度,湿度要低。但是赛场的自然环境可能会达不到要求。
所有还有第二个方案,如果外界环境不能保证造雪机正常造雪怎么办,组委会想出的方案是提前储备好足够的雪,怎么储备哪?前一年就在山阴面收集储存80万立方的雪量,再覆盖很大的反光毯,就像给雪盖上厚厚的棉被,再有需要时可以立刻送到山下的滑雪项目中。一年后部分雪融化,但是这里仍有50万立方的雪量。不过但是滑雪场的环境造雪机可以正常造雪所以就没有用到这些雪。
方案三高科技造雪机,当时组委会从芬兰引进了一套高科技的造雪系统,一套系统的价格几乎是一台造雪机的百倍,据说可以在最高温度20摄氏度左右也可以造出雪。据报道,这套系统是先用冷冻技术造出冰浆,然后再从里面分离出雪花的原理。不过这套系统不仅费钱还很费时,连续工作24小时的造雪量约为736立方,而这样的造雪量,普通的造雪机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索性的是索契冬奥会时第一个方案造雪机造雪,就完成了任务,没能让第二和第三个方案登场,这足以看出造雪机对滑雪运动和滑雪场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