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铭星冰雪创新研发了中国第一台造雪机,填补了国产品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经过15年的发展,此时的铭星已经跻身成为国内集冰雪技术研究与开发、冰雪场馆设计与建造、项目运营、投资管理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龙头企业,尤其是室内冰雪项目的技术实力,甚至超越了来自传统欧美冰雪强国的同行。
在今天冬博会的现场,极限时间有幸采访到铭星冰雪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姜金根。
Q1:铭星冰雪展位上数字“15”非常突出,意即贵司在冰雪行业发展了15年。相比前三年的冬博会,今年我们展位上有哪些亮点展示吗?
姜金根:今年是我们铭星公司成立15周年,也是我们第4次参加冬博会。15年来,铭星作为一个民族企业一步一步发展。从15年前技术上的零起步,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有自信地说在技术方面完全可以反超国际品牌。
在今年的展台上我们也有两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我们的移动雪屋,小型化、可移动、可定制是它的特点。这是我们首次在冬博会上展出,它的应用场景也十分广泛:公园、景区、酒店等都可以实现使用。
第二,我们还带来了飘雪机。飘雪机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可以在常温下实现飘雪,我们也是冰雪行业里少数几家拥有这项技术的公司之一。
此外我们铭星作为全球室内雪场“建造者”最领先的公司之一,我们也重点展示了我们的几个项目,包括纳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哈尔滨融创雪世界这一项目;全球第二大室内滑雪场项目——成都融创雪世界,以及全球第三大室内滑雪场项目——广州融创雪世界,这些全部是由铭星冰雪来完成的项目。
以上都是往年没有出现过的内容。
Q2:关于您提到的移动雪屋我们还想追问一下,您提到应用场景十分广泛,所以它的尺寸是可以改变吗?
姜金根:完全可以。大家可以看到移动雪屋是由集装箱改造完成的,集装箱的大小是可以定制化的,可以选择小、中、大。除了集装箱以外,就像我们这种小型的采访间都可以改造成室内的冰雪世界。
经过15年在冰雪领域的积累与沉淀、研发和创新,铭星在这方面具备着非常强大的实力。
Q3:2022年越来越近了,刚刚您提到我们也在往科技化、创新化这方面发展,所以铭星冰雪在未来有着怎样的布局和发展?
姜金根:2022冬奥会对整个冰雪产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契机,随着三亿人上冰雪,以及中国喜欢冰雪的人群越来越多,尤其是中产阶级这一群体,消费人群也随之不断增长,这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这几年我们在室内冰雪项目这部分,无论是项目的的数量、质量、大小等等,跟往年相比都有着很大的进步,这确实要感谢冬奥会带来的契机。
再往前看,现在的技术仍然有一部分由国际品牌占领,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借这个东风,最重要的是要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进口。铭星冰雪作为民族品牌,也一直把它当作一项使命在推进。
经过15年的发展,我们在这个领域也做出了一些成就,但是我们觉得还不够,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让中国的冰雪产业能成为全球冰雪产业的领导力量。也希望借着冬奥这个契机,让更多的冰雪爱好者能加入进来,也能让更多的还挺喜欢上冰雪运动。
从技术上来讲,我们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就像我们本次展出的移动冰雪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过去是做几万平米的大型冰雪项目,现在我们也在往小型化、定制化和可移动化方向发展,我们也相信这是未来冰雪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Q4:作为本土品牌,您是否会担心随着冬奥会过后,我国的冰雪热情也会随之消退?
姜金根: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随着2022冬奥会过后,这股“冰雪热情”可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
首先,产业发展最大的滋生力来自群众的力量,也就是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爱好者加入进来,这些群体以后对冰雪的喜爱会支撑这个产业继续发展。
其次,2022年冬奥会会在未来几年让冰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未来我们也相信这个红利会继续存在和释放。举个例子,中国冰雪爱好者人群据统计只有1.5%,那么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30%,这中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再加之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作为冰雪领域主要消费人群也在不断增长,他们在未来将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最后一点就是海外市场。我们现在就已经意识到海外有非常大的市场,我们今年已经明显感觉到有很多来自海外市场的客户对我们感兴趣,尤其像处在热带区域的国家,像印度、墨西哥、非洲、东南亚等地,他们对室内冰雪技术都非常感兴趣。
因为那些地方根本没有条件去建设室外滑雪场,他们只有室内的冰场,而且数量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室内冰雪技术,在我们中国,在铭星的主推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我相信海外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也是铭星冰雪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