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事关你我他
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日前联合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以下简称《可持续性计划》),提出了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愿景和目标、总体思路和原则,并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措施。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在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筹备全程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充分体现了可持续性的精神。
冬奥会不只是电视画面上的争金夺银,也是一个将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通过个体发展和完善进而带动整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所以,看似阳春白雪般的官方文件,其实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样,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一定会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从文件所提的三个领域,一起回顾北京冬奥会筹备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案例,共同畅想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给我们未来的生活注入哪些美好元素。
环境 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
体育运动的开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冬季运动体育场馆的规划选址、建设和运行都不可避免地改变自然环境原貌,科学规划则可和谐相融,反之则会对环境形成损伤。北京冬奥组委从申办之初就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努力将冬奥会筹办和自然环境改善相融相进。
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的铁律。北京冬奥组委与北京市、张家口市等主办城市充分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留下的现有场馆和临时场馆,在场馆规划、建设、运行和赛后利用全过程中,落实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使新建、改造场馆和设施满足绿色建筑标准。
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办公场所及相关活动充分利用首钢园区的升级改造设施,既满足了北京冬奥组委阶梯式增长的办公空间需求,也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张家口赛区充分利用云顶滑雪场现有雪道,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利用云顶大酒店改造。
北京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赛后利用方面,可持续性涵盖了能源、环境、建筑、资源等方面。冬奥会场馆改建过程中广泛应用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在节能、低碳、废弃物与废水处理、垃圾分类收运、回收、利用等领域成为示范。
以前,冰上场馆制冰使用的制冷剂大都含有大量氟利昂,对臭氧层造成损耗。北京冬奥组委此次在国家速滑馆等4个冰上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其他冰上场馆也使用对环境影响相对小的新型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首次在奥运会级别的冰上赛事中使用,将是北京冬奥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的一大贡献。
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地表水、雨水、人工造雪的融雪水等,经过“入渗、滞留、蓄积、净化、利用、疏排”的整体化设计之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进行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建设过程中,对赛区周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重要保护植物实施重点保护,规划设计尽量避让林地,平衡土方填挖,避免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减少对生态和野生动物的干扰。
冬奥延庆赛区所在的海陀山海拔两千多米,在赛区施工及运营阶段,始终注重保护物种多样性,建设单位成立了生态环保专职部门,通过就地、近地和迁地等方式保护树木。
美丽的环境将为冬奥会增添色彩,而冬奥会也必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
生活 冬奥筹办提升人民幸福感
让老百姓从冬奥筹办中实实在在受益,提升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冬奥筹办的重要考量和意义之一,也是可持续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自申冬奥成功以来,张家口崇礼区这座只有12万余人口的塞外小城,在冬季滑雪与夏季户外运动交相辉映下,近3万人直接或间接为雪场服务,让周边的群众靠“雪”吃饭,冬奥为崇礼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新机遇,让崇礼终于在2019年5月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在基础设施方面,“一条高铁、多条干线”的城际交通网络,促进了交通互联互通,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在去年底通车的京张高铁,让北京与崇礼之间的车程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46分钟,改变了雪友们的出行方式,真正让崇礼的滑雪场成了滑雪爱好者家门口的理想之地。今年1月,冬奥会重大交通保障项目延崇高速建成通车,打通了北京至张家口崇礼太子城赛区便捷通道,为京津地区的老百姓赴崇礼滑雪度假以及西北部地区的群众进京都提供了更便利的交通。延崇高速公路与2019年初通车的兴延高速公路合并组成京礼高速,形成北京西北方向第三高速通道,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路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奥会的筹办促进了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筹办过程中对住宿、餐饮、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出了高标准,为满足冬奥会赛时需求,让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能有同样的服务保障标准,北京市不仅要加快提升延庆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加大各领域对张家口的帮扶力度,需要加强京张医疗卫生、教育合作,全面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让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感。
比较完备、高水平的无障碍环境是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宝贵的奥运遗产,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大多数人对于“无障碍”的理解仅限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盲道等,在《北京2022无障碍指南》中,除了常规无障碍设施外,更是涉及了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信息无障碍”,以及提供无障碍精细化服务的“服务无障碍”。提升无障碍设施系统化水平,加大无障碍服务力度,就是提高城市整体环境品质,让特定群体的人们能够更加保有尊严。
北京市、张家口市主办城市政府借助冬奥会筹办契机,建设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让冬奥筹办造福千千万万群众,惠及平常百姓家。
冰雪普及 冬奥筹办让更多人爱上冰雪
在发布的《可持续性计划》中,群众性冰雪运动的普及开展有着蓬勃的前景。
通过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办和举行,搭建公众参与教育平台,通过体育、文化、教育类活动等载体,起到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作用,引导社会公众提升可持续性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可持续性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健全群众冰雪组织,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冰雪运动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冰雪运动;扩大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冰雪运动培训机构。建设群众冰雪设施,支持各地结合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社会需求等因素,加强公共滑冰馆、室外滑冰场、滑雪场、综合性冰雪运动中心等场地场所建设,并配建无障碍设施。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公园或利用其他现有设施、场地,建设冬季临时性户外群众冰雪设施,同步做好安全保障。支持社会力量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各具特色的冰雪运动场馆场地。
在北京城区、延庆区、张家口崇礼区,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兴建、改建的比赛场馆以及配套设施正在全面施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后,这些设施将服务全民,在全民冰雪健身活动中继续发挥作用。为全国各地开展全民冰雪健身运动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筹备期间,群众冰雪活动已经开始丰富起来。冰雪运动已经通过进机关、进校园、进厂矿、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向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迈进。
过去几年中,在北京冬奥会筹办的重要时间节点,各地都适时举办了跟冬奥会相关的纪念活动,营造起冬奥会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冬季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北京市“快乐市民”欢乐冰雪季、冬奥主题冰雪庙会、北京冰雪文化旅游节、北京市新年倒计时活动、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相约2022冰雪文化节、河北省“健康河北·欢乐冰雪”冰雪季系列活动、张家口“大好河山·激情张家口”冰雪季、年俗国际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形成冬奥城市文化活动新亮点。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被培养起的奥运文化精神和冰雪运动热情,也将融入全民生活,《可持续性计划》提出,将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转化,在冬奥会结束后,将北京冬奥会文化打造成冬奥特色文化成果和品牌,创造丰厚的冬奥文化遗产,促进冰雪运动可持续性发展。
产业 冬奥带动冰雪产业发展
作为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切实成果,北京、河北两地迎来了冰雪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和高峰,而将这个范围放大看,近年来整个中国冰雪产业都在高速发展,这离不开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作用。《可持续性计划》中提出,要以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契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国冰雪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带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荐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的推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冰雪产业方面,《可持续性计划》指出要推动建立一批产业规模较大的冰雪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张家口宣化区冰雪产业园是张家口京张奥园区的园中园项目,总规划占地3200亩,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冰雪装备产业集群,创建华北冰雪装备产业示范基地。该冰雪产业园致力于形成完整的冰雪产业链,全面布局冰雪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冰雪运动装备、冰雪装备检验与检测、大型冰雪设备与器材生产研发、冰雪智能装备的生产、冰雪技术培训等环节。
《可持续性计划》还提到要依托北京冬奥会场馆设施,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会议展览等业态,促进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提升体育文化旅游消费质量,带动经济持续增长。而作为冬奥会赛区之一的北京延庆区,以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气候冬冷夏凉、生态环境优良、冬季寒冷多雪的特点为延庆发展冰雪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延庆区紧抓2022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立足北京,面向国际,以打造特色冰雪旅游休闲目的地为中心,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力争将冰雪产业打造成延庆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支柱板块。2019年北京世园会成功在延庆区举办,闭幕后园区还将服务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奥运会服务保障基地。
在筹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科技冬奥”理念一直贯穿其中。《可持续性计划》明确提出要落实《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按照“积极运用现代科技”的要求,推动冬奥会运行管理的智能化。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科技技术,提高赛会运行保障和服务效率。推进5G应用及通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打造开放、共享、安全的城市信息综合集成环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北京冬奥会的高科技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就早已体现;马云还曾表示北京冬奥会有望进入“刷脸时代”。5G技术、超高清8K数字转播系统、场馆建设中的科技手段、服务型机器人等,无不体现了在筹备北京冬奥会之下对科学技术的推动,而这些高科技都将在未来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王晶 傅潇雯 田洁 李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