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N | EN

咨询热线 联系电话:18518605588
新闻中心

单板滑雪板的硬度选择

作者:
铭星冰雪
来源:
知乎
发布时间:
2018-12-19 16:28:00
 
单板滑雪板的硬度选择
 
    滑板的硬度
 
    有人在选滑雪板时有时会问,玩花样时用什么硬度的滑雪板,偏滑行时用什么硬度,刻滑时要用什么硬度的雪板。我觉着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硬度和弹性是两个指标,但是我们把它混为一谈了。其实正确的描述应该是根据玩法选择弹性,根据体重选择硬度和长度,根据身高和玩法来调整长度的幅度。
 
    弹性和硬度本来就是不同的两个指标,硬度是有标注标准的,所以厂家会标注硬度值,但是弹性没有一个标注标准,只能是靠实际体验。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不标注硬度具体的值,而是给一个硬度的范围,比如Burton,新款都不再标注硬度值了,只有一个柱状图来标明硬度范围。而且单板的硬度在整个长度范围上不是均匀分布的。对于纯双向(Twin)的公园型雪板来说,板头板尾的硬度相同,但比板腰的硬度稍微软一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和技巧的灵活性。对于定向或者有指向或者单向的滑行类回转类的雪板来说,板头到板尾的硬度都会有变化,板头稍软,板腰最硬,板尾比板头稍硬比板腰稍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带来前端的切割能力和尾端的更好的弹性表现,当然这个之间的差异通常只有0.5~1,这个硬度差异也可以减少部分板头板尾的失谐振动以及抑制抖动产生的共振(其实更多这些振动的吸能和抑制是靠减震系统提供的)。
 
    雪板的硬度原来的标注标准是1-10,一般品牌都是遵循数值越大越硬,但是有两个奇葩品牌就是当年的Bataleon和Lobster,是值越小越硬,越大越软,但是这种情况在12-13年度得到了统一,这两个品牌的硬度标志终于也遵循了普适规律。13年度,Burton官网还能看到标注了雪板的硬度值,从14年度开始,Burton官网已经不标这个值了,Nitro也是后来官网在新品出现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又标出硬度值的,明年的Nitro标还是不标这个很难说。其实所谓的硬度值,就是个数值,硬度为1,不代表着软的像面条,硬度为10,不代表着硬的似钢板。这个值就是说明了硬度的一个范围,而不是非常的极端的变迁。同理弹性也是在一个范围内做比较,弹性小,不代表着一点都不弹,那样的板子只有单向的形变不会回弹那么就没法用了。弹性大,也不代表着能有多么的惊人。其实都是木头(或者合成材料,比如Nitro的Koroyd混合板芯)和几片玻璃纤维布加上几条碳纤,区别不会像面条和钢条般明显。
 
    另外,新的单板的硬度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完全的“放开”的,也就是说新板都有一个磨合和释放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板头板尾的硬度会比新板的时候稍软,但弹性会比新板的时候更弹。但也有像Burton的预先磨合技术,在雪板出厂之前就把雪板的弹性完全释放好了,那么新的雪板就省去了磨合环节,直接达到最佳的使用状态。
 
    形变弹性和硬度这两个指标,按照正常的情况下是有相符的关系的,一般情况下,硬度大的形变弹性强,硬度小的形变弹性会稍弱,形变弹性强,意味着弹性能量就强,带来的“弹力”就大,形变弹性弱,“弹力”就小,这里是指的物理的能量,不是单纯的力,是力和作用的时间,而弹性也不是力,是表现,一种表现就是恢复雪板原始形态的时间,时间越短,弹性就越大,时间越长,弹性就越小,还有一种表现是接触面被反弹的能量。所以雪板的弹性表现就不一定了。但是这个都是在一个范围内的比较。
 
    这也就是为什么体重大的人,需要选择硬度稍大一点的雪板,特别是花样板,就是因为硬度大的雪板,弹性能量大,能够更适合体重大的人所需的升力。而硬度小的雪板,弹性能量小,虽然雪板一样的很弹很弹,但是不能给体重大的人提供足够的“弹力”,所以表现就是很容易压弯,但是不会弹的很高,也就是不得劲,此时即便弹性再好,也感觉跟面条似的,借不上足够的劲儿。
 
    比如有的用来呲杆的JIB类型的雪板,故意的设计成硬度很软,弹性不特别弹,目的就是为了在上道具时能够更容易的拉起来和弹跳起来,但在铁杆上又不产生过多的弹性的反馈振动(就像弹簧那样的反复),让雪板搭载在轨道上时更稳定(比较典型的像Stepchild的JIB,是很有特点的弹性)。
 
    但有的Park雪板,硬度也不大,但是非常的弹,就是为了在公园地形和道具上能够让Ollie和Nollie更轻松更好控制(典型的像Lobster的Park,非常的弹,但是不硬)。
 
    有的雪板很硬,但是弹性也被调教的非常强,这种类型的雪板一般用在半管项目和大的跳台上,目的是为了在高速下获得更高的高度,以及落地的稳定和操控性(比较典型的像Burton的Custom X)。
 
    有的雪板很硬,但弹性被调教的很一般甚至很差,这样的雪板一般用在竞速比赛和越野赛中,目的是为了在高速滑行中拥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吸收振动和控制能力,在Cross比赛中通过波浪道时能够充分吸收来自板底的反弹,让雪板贴近地面更快的通过追逐赛道,而不是被弹到空中造成滞空而浪费时间。(所以有时有人会问我纯滑行的雪板,追逐板能否兼顾跳台,花样,野雪等等,我会坚定的说,不能,用上万的追逐板玩花样,太浪费东西了,呵呵。)
 
    但是有的竞速板,弹性也会调教的非常的大,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升力改变入弯的角度和转弯半径。这样的竞速板往往是高端的竞速板,操控不了的人会被弹的像跳舞一样在雪道上。而且如果是竞速板,那么硬度的值要从新计量,比如普通单板的最大硬度是10,那么竞速板,入门的硬度可能就相当于15以上了。
 
    粉雪和烂雪也要考虑不同弹性和硬度的雪板,深粉里面要用硬度中等稍软,弹性好的雪板,这样更容易拉起来提供更多的浮力并且借助松软的支撑来弹动飞舞(比较典型的像Bataleon的Camel Toe)。而烂雪里需要用硬度中等偏硬的,弹性好的雪板,这样才能更好的切开稍硬的雪层又会有更多的蹦跳的乐趣。所以Powder类型的雪板,硬度都不是很大。霍霍野雪的雪板硬度大了反而不好玩。硬度适中,配合野雪的板型再加上一个燕尾,这样的野雪板就会有汽艇破浪的感觉。
 
    雪板的弹性配置更多来自雪板的板芯选材,配合玻璃纤维夹层对能量的传导,有的还要考虑到减震层对板芯弹性的影响。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配方和设计。所以即便是根据硬度具体标注的值去判断雪板的硬度和弹性也是不全面的。具体的表现还是要靠自己亲自去试去评测。雪板的硬度标准,也不是单纯靠数值能够完全表现出来的,在不同的品牌,甚至同样品牌的不同类型的相同硬度标注的雪板里,实际硬度的表现都略有不同,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相同硬度和实际差异跟雪板的具体配置有关,比如板型,板刃,减震系统的不同都会对实际硬度产生影响。不同品牌的相同硬度的雪板的硬度差异,更多和板型有关,比如Bataleon的TBT板型技术对板头板尾固定器安装位区域的硬度就有一点微小的影响,还有那些加厚固定器位或者削薄板头板尾位置的板芯的技术,比如Nitro的WHIPLASH和Reflex板芯技术,还有GNU的酸黄瓜技术(pickle)这种不对称技术,都会对硬度产生影响。
 
    雪鞋的硬度和支撑性
 
    选择雪鞋也是让人很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在鞋号大小方面,雪鞋的大小的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上滑雪时穿的厚袜子和固定器去亲自试。今天不讨论鞋号,就讨论硬度。
 
    雪鞋的硬度有的厂家是明确标注的,大部分厂家也只是提供一个雪鞋的适用范围,不会具体标注硬度。更不会说明具体的支撑结构。但是我们自由式的单板雪鞋(俗称软鞋)相比竞技式的单板雪鞋(俗称硬鞋)在硬度方面的产生影响差异没有那么悬殊。各个厂家同类型之间的雪鞋基本从性能角度来看,差距不会特别的巨大。
 
    雪鞋的硬度也是跟玩法有关系,但还是要看雪鞋的支撑结构配置。
 
    一般来说,玩花样,为了保证脚踝,脚腕的灵活性以及提高容错性和舒适度,要选择稍软一点的,重量稍轻一点的,支撑结构为花样而设计的雪鞋,鞋底要柔软,落地会很舒服。这个道理,玩滑板的人会体会很深,在拉板和踢板的过程中,脚踝要能灵活的转动才能在很短的滞空时间里快速的完成动作。单板的技巧性玩法也是一样的,很多要用到脚踝部,但单板雪鞋还得提供足够的支撑来维系滑行所需。所以花样雪鞋支撑设计,会考虑到小腿部分的贴合和脚踝部分的灵活之间以及之间的人体工学关系。花样雪鞋的弹性表现属于很弹,反应灵活,但反馈不过度敏感的。反应灵活的意味着你发力的时候,雪鞋能够很好很迅速的把这个意识传导到固定器和雪板上。反馈不过度敏感,意味着容错性很高,即便有微小的瑕疵也不至于过度的传导回身体从而直接影响身体的姿态放大这种错误,又能够让身体很快的有反应从而对动作进行修正。但花样雪鞋里面,也不乏硬度很高的奇葩,比如NW的Prophecy,硬度为9的花样雪鞋。这种鞋子是为Pro的那种能量爆发型而设计的,在脚踝部分有碳纤加固的支撑,在小腿部分的结构很贴合,雪鞋非常的跟脚。但整体的支撑设计还是花样款式,没有把脚踝脚腕固定死,而是提供了足够的弹性和柔韧性让这个部位活动灵活。
 
    全能款式的雪鞋,对于这个全能的概念,也有一点误区,有人认为全能就是全不能,玩什么都能玩,但是玩什么都不精。其实雪鞋这个装备,不像雪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玩法拥有好几块雪板,每次想玩什么就换什么。雪鞋有时候带好几双去雪场来回换鞋是不太现实的一件事。一款好的全能鞋,其实在跳台和全地形的公园以及Freeride时,甚至在Cross里面,野雪里面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大跳台要求雪鞋的支撑要足够强,这样落地和起跳才够安全,但是跳台里面又包含了技巧性的动作,雪鞋过于僵硬没有灵活性,反而更容易受伤。全地形的公园和FR,Cross,道外的野雪,这些玩法里都含有起跳和落地的成分,都有技巧表现的地方,那么就要兼顾雪鞋的支撑能力和灵活度。一款好的全能款雪鞋就能够同时提供这两方面的需求,而且好的全能款雪鞋也不一定是硬度中等的,有的时候硬度会非常的大,比如Burton的Driver X,硬度是10,但是它穿起来并不累,这个硬度带来的是优秀的支撑和良好的弹性,但它的灵活度也被设计的非常精巧,能够提供在强大的爆发力下足够的灵活和稳定的支撑,更有安全感,正因为这些精致的设计,所以这种全能款的雪鞋价格也很高。
 
    纯滑行的雪鞋,特别是Freecarve的软鞋,基本是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一般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想用硬鞋玩儿了。如果纯滑行的玩法,还想用软鞋,那么就只能选择Freeride类型的雪鞋来“凑活”了,这种凑活其实对于我们普通的玩家,也足够了。能够FC的雪鞋,要支撑足够的强,并且反应和反馈都要非常灵敏。这样在高速的弯道中才能提供细腻的控制,并且足够的安全。由于基本上是在道内,并且不腾空玩技巧,所以软鞋在这种地方没有优势。在这里面还有一个类型的就是登山滑雪和Big mountain这种专注于道外滑行玩法,也要用支撑好的FR雪鞋或者全能款雪鞋,并且对雪鞋的大底有更高要求,要能提供很好的攀爬和抓握能力,在支撑上也不能过度的僵硬,这样在道外的崎岖的路面能够走很远也不会很累,在冰面上攀爬也能获得足够的摩擦力。
 
    固定器的硬度
 
    固定器硬度的选择和雪鞋其实很像。固定器分类没有雪板分类那么的细腻,或者说国内固定器的品牌和类型还没有达到像雪板那样的分类那么明确和具体。这个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运动的推广,以后也许会出现更加明确的分级。目前我们市面上的固定器,基本分为了花样款和全能款,顶多在这个基础上有偏FR的性能,但没有专门的FR款和FC款的固定器。
 
    花样款的固定器,其实追求的是轻弹的感觉,以及良好的减震系统,硬度不用太大或者硬度可以分级调节或者自适应(Rome的TARGA就很典型自适应调节背板硬度反馈,但是Targa是属于全能款式,并不够轻巧)。这样的配置,容错性高,兼容性好,脚部关节部分灵活性强,能够跟随动作进行必要的形变,传递扭力的时候具有缓冲传递的效果(不像硬度大的是一下子就传导,没有一个积攒的过程,有点像发条的道理,在扭转时发条的效果会更有助于扭力的传递),受控性更高,容易发力,容易控制,柔软的性质也提高了减震的效果。但在高速和大的离心力的情况下,支撑力不足,反应慢,形变过大会影响高速时或者大的力量时动作的维持。所以花样款的固定器,不太适合Freeride的玩法。
 
    全能款的固定器,目前市面上见到的多数也都是属于全能款偏花样的固定器,也同样适合全地形的公园、跳台、半管等等类型玩法。这种固定器在设计时考虑了更强的支撑结构,更加灵敏的反馈,更加直接的力量传导,更好的弹性,这些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承受能力,特别是瞬间爆发的那种能量承受和传导。用全能款的玩花样,对滑手的力量和技巧要求都更高。但全能款就像全能款的雪鞋一样,不是全不能,而是真全能,在道内道外,公园全地形,野雪追逐道,基本所有的地形,用全能款就可以通吃。当然这里要和我们所选择的雪板相配合才可以。
 
    全能款偏滑行的固定器或者FR的固定器,不得不提一个品牌那就是Flow,Flow有表现很烂的很廉价的快穿固定器,也有表现很牛的全能款快穿固定器,还有SP,SP敢和Catek合作推出全能款FR快穿固定器,SP自己也拥几款全能款偏滑行的快穿固定器。所以在Freeride固定器这个领域里,快穿固定器占了很大的份额,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品牌就是Ride,它全能款式和FR款式在老外的心目中属于性价比最高的固定器,但Ride在国内感觉属于中端偏低端的产品,原因我觉着还是没有全系列的引入和全面的测评。FR的固定器与雪鞋配合,会提供的更好支撑,在高速滑行过程中能够将力量更直接的传导到雪板上,并提供维持姿态的有力的支撑结构,保护踝部和脚腕部分的不至于产生过度的形变,在高速下或者离心加速度大情况下起到最关键的支撑和传导,以及安全保护的作用。但是,这种类型的固定器,太过灵敏,对动作的容错性差,基本没有纠错的反应和时间,传导性太直接,对技术姿态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支撑结构也造成不能提供灵活的踝部空间,用来做受控的发力,扭转等等对固定器产生的形变,这也是Freeride的装备不适合新手或者花样的玩法原因。
 
    Freecarve固定器,全世界也只有Catek曾经出过一款软鞋FC的固定器,昙花一现,因为销量和后来带来的官司,早成为了昨日黄花,或者说是收藏品了。所以对于软鞋刻滑,只能找一款Freeride的固定器来用了,好在FR的固定器对我们而言也足够玩了,再追求效果,那就用硬鞋+竞速金属固定器吧,软鞋在FC里面没有任何优势,和硬鞋完全是两个层次。
 
    还有单独要提一句的就是碳纤维的固定器,有的碳纤固定器并不一定最适合滑行,特别是Freecarve,因为对于碳纤维的性质而言,灵敏度很高,传导性很准确,但是如果是单纯的碳纤做背板,就会显得薄脆,在需要大的支撑力和瞬间应力(寸劲)的情况下,纯的碳纤的背板就不够结实了。所以碳纤背板固定器一般是全能款,或者花样款居多,纯滑行的款没有(得奖无数的白金选择碳纤固定器Union的Charger也其实也不属于纯滑行款,也是全能款,但是它在竞技比赛中的成绩表现最好,但是竞技比赛中是不考虑耐用度的,能完成一圈比赛就足够了,所以民间玩断了Charger的人和MC的人也大有人在)。在这里要提一下Nitro的Machine和Darke的PODIUM FF,它们都考虑到了纯碳纤的硬和脆的矛与盾,所以这两款的碳纤背板,都是加了料的,或者是用ABS先做好了支撑结构的,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耐用度。
 
    前几天对一个帖子的提问,引发了对硬度的又一些回复,我觉着有必要独立成文,因为里面的内容有点多,还有就是里面可能会有一些认知的变化。
 
    这个其实是由日本雪板的本土化标准引发的,日本是滑雪场对滑雪板提出的非常严格的标准(这点是日本特色,其他厂商都则都是按照行业制定标准),而且很多标准都是针对雪质提出的要求,不符合标准的滑雪板在日本使用是不能提供保险的。因此在日本不会轻易的进口在国外生产设计的滑雪板,有的专家分析说这个是贸易壁垒。其实这个是双向的,日本滑雪场提出的滑雪板标准,是针对日本本土特点,也就是说拿到别的地方未必就好使,当然能够进入日本的品牌也说明了其标准的适用能力和使用范围很强。
 
    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对日本本土的雪板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考虑,因为我们的雪质和雪场条件跟日本是不同的。如果再深入一点的分析,针对硬质,甚至是冰面的雪质,我们如果追求刻滑滑行稳定性,就要考虑因素,而有效接雪边刃长度,转弯半径,这两个参数都可以归结为是影响滑行效果的参数,其中有效接雪边刃长度影响了板型和转弯半径,它是一个相对硬性的指标。而另一个指标,很多人都是认为是硬度,其实这个指标我个人认为是非主导指标,或者说它太笼统了,不够准确。我个人认为另外一个硬性指标是雪板的抗对扭强度,简单的描述就是,硬度这个词对于描述雪板来说变得就非常笼统,它可以表示强度,弹性,软硬,但这都不能达到足够精确的量化标准,我的理解,雪板要是严格的辨识,就要分成纵向的硬度和横向的硬度,纵向硬度代表着雪板从板头到板尾方向的硬度分布,而横向硬度,是板边到板边之间的区域的硬度分布,抗对扭性就是指的这个区域的硬度分布造成的能力。其实很多的雪板在这个地方都有所考虑。比如我们切黄油用的区域如果不能弯曲,那么就等于只能用边刃在切,这得有多别扭。但是如果我们在冰面上刻,如果这个区域一有压力就很容易弯曲了,或者板腰因为两脚发力方向不一致发生横向的对扭了,切割面不在一个平面上了,那么再长的有效接雪边刃也打折扣,稳定性也不够。
 
    除了横向硬度,或者是抗对扭性的这个概念。还有一个概念是我们很多人在认识上有不同的,那就是在越硬的雪面上,要选择越硬的雪板。这个其实也要分析,这里的硬,我个人认为,只是针对横向硬度而言要硬,也就是抗对扭性要好。而硬质的雪面,对于纵向硬度来说反而不一定是越硬就越好。在非常平整的雪面上,纵向硬度大效果会很好,但是我们的雪面往往维持平整性也就只能在上午缆车刚开的那几趟,到了中午就都被霍霍烂了,这时如果很硬的不平整的雪面上,用纵向硬度很大的雪板会颠簸的很厉害,刚性太强更容易产生整体的弹跳,对震动的吸收会很差,容错性也更差,或者说它太僵硬了,这样滑着会很累。而纵向硬度稍软一点的板子在颠簸的硬雪面的吸收能力更强,滑起来会更舒服一些。这就是除了减震系统以外的雪板本身的吸收能力,这个有时候跟传统理解是相违的,而且也只有一些的产品做到了这一点。
 
    另外,在粉雪里面,或者说软雪里面,很多粉雪板都不是特别的硬,往往都是6左右中间的硬度,有的时候一片很软的雪板浮力表现更好。其实这只是一种对待粉雪的雪板设计。而一些对于在软雪里面刻滑的雪板设计,往往要求要比在硬雪面刻滑的雪板的纵向硬度要更加的硬。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软雪里面刻滑时能够产生非常好的切割效果,不会因为软雪的阻力让雪板发生过大的纵向形变造成弯道半径的变化失控,丧失操控性,而且还能维持速度,从而带来更好的软雪刻滑效果。这个就是雪板的破拆能力的一个方面,当然板头形状也有很大影响,板尾也要翘起要有浮力,但其中有些需要跟那些追求浮力的野雪板或粉雪板的理念相违,软雪刻滑是要有自己的考虑。
 
    因此,一些品牌提出的碳纤矩阵的理念,而不是用单纯的碳纤维条简单的拉出来的形状把雪板的某些方向的某些区域的弹性硬度改变。而是利用矩阵的经纬线宽度,编织密度,以及充分利用碳纤维的方向性进行调配,对雪板纵向和横向硬度做分离式的调教,可以让雪板在纵向和横向上面产生不同的硬度,而且还能够在指定区域内微调。这样的效果会比用整张的碳纤维糊出来的效果要高明很多。所以,不是越硬就越好,要分情况,要分多维,还有的雪板硬度是三维的,这个非常奇特,Nidecker就是这样的,它有一个Z轴控制,在三轴向上都能够进行硬度的调配。
 
    所以对于一些概念,有的时候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的。而单纯的软硬的理解,可能并没有普适的效果。要能分开来考虑,纵向硬度是会带来哪些效果,横向硬度会影响哪些方面,区域硬度的大小会带来什么效果。综合到一片雪板上,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微调,我用的雪板,就是纵向硬度和横向硬度是分离调节的,纵向硬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而横向硬度有保证不会发生对扭的。也见过一些横向硬度调节造成所需区域很灵活,纵向硬度则相对硬带来很好的POP能量的设计。而一些双板,靠压电纤维和控制芯片技术,已经能够动态的调整纵向硬度来适应不同的雪质和雪面状况了,这时滑Head双板的人,肯定知道我说的是哪款了(没错,就是 Prestige)。
 
    对于刻滑和自由式来说,有时候对雪板的需求并不是一致的,而且就刻滑而言,在不同雪质情况下,对雪板的需求也不一定是一致的。这里我只提到了硬度的问题,其他的还有诸如板尾配重,翘曲,板型曲率,板头形状等等需要调整的参数,甚至还有宽窄,站姿间距,弹性分布,重量等等参数。这还不包括竞技类的雪板,竞技类的雪板使用钛镁合金夹层提高了吸收震动能力,还保证了各向的硬度,在硬质烂雪里面也有很好的表现,这也是为了实际赛道情况的需要,但是这都会带来取舍,比如对硬度的控制,对重量的控制,对滑手的能力需要,还有雪板的标准也会受到竞技级标准的影响,而不像大众雪板可以有更多的创意。当然这些就有点极端了,不过玩的精的可能会走两个极端,一类就是一天用五种不同类型的板子都未必够使,再一类就是随便哪一片板子都无所谓,第一类自己神经自己知道,第二类自己别扭自己知道。 
 

相关资讯

如何正确穿单板滑雪鞋?
如何正确穿单板滑雪鞋?
如何选择单板滑雪鞋?
如何选择单板滑雪鞋?
单板固定器的安装与角度调整小窍门
单板固定器的安装与角度调整小窍门
单板固定器的角度选择
单板固定器的角度选择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铭星冰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10-62152260

 

手机:18518605588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未来中心B座701

 

邮编:100101                           联系邮箱:wuws@esnow.com.cn

版权所有 © 2022 铭星冰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7006621号-1

冬奥国家队

训练基地承建商

中国滑雪协会会员

万达战略合作伙伴

QQ:1624702087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