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雪季结束,这个赛季的国内各大冰雪赛事也都相继落幕。与以往相比,这个雪季不少冰雪赛事都展现出了新特点,参赛人数增多、赛事规模变大、选手来源更为广泛。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的原因是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逐渐临近,中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冰雪赛事参赛规则在这个赛季的调整。去年11月,在全国冰雪赛季之初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关于调整全国冰雪赛事参赛资格办法的函》。文件内容中放宽了国内赛事参赛选手及参赛组织的条件、非注册运动员、华侨和外籍运动员符合基本参赛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参加国内赛事。
文件指出,为进一步落实“开放、共享”理念,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参与到备战北京2022冬奥会,现将全国冰雪赛事参赛资格办法调整补充如下:一、打破注册壁垒,注册不再作为参加全国冰雪赛事的依据,即注册运动员和非注册运动员都可以报名参赛;二、扩大参赛范围,除冰雪项目传统参赛单位和运动员外,个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符合参赛基本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参赛;三、改革参赛国籍和身份限制,鼓励符合参赛基本条件的华人、华侨、外国国籍的运动员报名参赛;四、各项目参赛基本条件由全国各冰雪项目协会根据各自项目不同特点和要求统一制定并对社会公布。
文件一出便引起热议,有人支持也有人质疑。但随着赛季结束,以此文件为参赛精神的赛事中涌现出不少冰雪好手,这些人中就有部分非注册运动员。他们通过这个赛季参赛办法的改变,在国内大赛上崭露头角,一方面促进了非注册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扩充了中国冰雪人才的选拔范围。
注册运动员与非注册运动员的区别在于那里?所谓的“运动员注册”,源于国家体育总局于1996年生效的规范性文件《全国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总体来讲,运动员如果想在国内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全国单项比赛,是不能以个人名义参加的,必须去相关单位注册。期间运动员的个人竞赛荣誉也同样是注册单位所获得的工作成绩。
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的发展,国内不少青年运动员采取家庭培养与社会培养的模式。脱离了体校模式,自然在参赛中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在过去这是许多热爱冰雪事业的非注册运动员个体的痛点。然而《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关于调整全国冰雪赛事参赛资格办法的函》第一条打破注册壁垒和第二条扩大参赛范围积极带动了中国冰雪人口参赛的积极性。对于非注册运动员的个体来说,冰雪运动不再单纯是自己的喜好,是否注册、也不再是参加赛事的阻碍,而是可以代表自己去获得荣誉的骄傲。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打破注册壁垒,会不会出现参赛人员混乱、争抢运动员的情况发生?实际上根据文件第四条,各项目参赛基本条件由全国各冰雪项目协会根据各自项目不同特点和要求统一制定。以中国冰球协会为例,制定了详尽的参赛规则。中国冰球协会副秘书长徐成响解释到:“根据中国冰球协会制定的细则,取消注册壁垒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参赛,而是将注册时间放宽。”具体来说,在以往运动员注册时都有规定期限,错过时间则不能在本年度注册参赛,中国冰球协会则是将注册时间全天候开放,在全年的任意时间都能进行注册并参加比赛。对于可能出现的运动员随意组队,任意转换队伍的情况,中国冰球协会也出台了相关细则,以第一次组队参赛的队伍名称、队伍人员为依据,转换队伍则需要走相关转会程序。实际上,去年全国冰球锦标赛男子B组的比赛就已提前采取此种方式,不仅扩大了冰雪赛事参与人群,还保持了全国比赛的参赛秩序。
文件中的“改革参赛国籍和身份限制,鼓励符合参赛基本条件的华人、华侨、外国国籍的运动员报名参赛”也格外引人注目。由于我国冰雪运动相较于世界强国发展较为落后,2022北京冬奥会也着实面临着不小的参赛压力,吸引海外运动员回国效力也是快速提升竞技水平的路径。同时,鼓励、吸引符合参赛基本条件的华人、华侨、外国国籍的运动员报名参赛,也能形成“鲶鱼效应”,提升国内赛事的竞赛质量。
我国冬季项目竞技人口少、群众基础薄弱,此文件的出台无疑为改革找到了突破口,未来中国体育将走向何处,还需要中国冰雪行业从业者继续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蓝图。